北京盛世荣光文化传媒有限公司
您的位置:北京盛世荣光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品牌榜
在线留言 电子信箱 加入收藏 网站地图

房县黑木耳申报“百强果菜地标品牌”

作者:中国果菜 来源:房县农业局 收录:2016-11-21 点击:4572

房县南抵神农架,北接武当山,地域千里,气候独特,物产丰饶,是全国闻名的“耳菇之乡”。早在唐代,房县黑木耳就被钦点为“贡品”,形成了千年历史品牌。2008年、2009年,房县黑木耳相继通过国家农业部、工商总局、质检总局地理标志保护,在全国尚属首例。经浙江大学“中国农业品牌研究中心”价值评估,房县黑木耳品牌价值从2009年的0.53亿元增长到2015年的5.01亿元,在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。

中国黑木耳生产发源地。房县人民自古以来就有栽培食用菌的习惯,积累了丰富的经验。唐·苏恭著《唐本草注》中提到了房县黑木耳的人工栽培方法:“桑、槐、槠、榆、柳此为五木耳……煮浆粥,安诸木上,以草复之,即生尔”。清代《房县志》记载:“木耳有红、白、黑三种,白者尤贵。房东北有香山,骛利者货山木伐之,杈了纵横,如结棚栏。阅岁五六月,霖雨既零,朽木余液,凝而生之,获数倍。《湖北通志》记载:“木耳以郧属产者为最著名,世谓之郧耳”,房耳占郧耳总产的90%。人民教育出版社《种植技术》(86版)中关于黑木耳生产的记录有:“东北产量最多,湖北质量最好,郧耳品质最优”,在郧耳中又以房县黑木耳为上。这些记载充分说明房县是黑木耳的发源地之一。

长期以来,房县人民不断积累经验,改进生产技术,创立了一套高产、优质、高效的栽培模式。解放前,房县黑木耳生产只停留在野外半人工栽培状态;1968年,湖北省供销社和国家商业部先后在房县召开了全省、全国黑木耳栽培生产喷灌现场会,突破了“人种天管”的栽培管理模式,产量大幅提高;1971~1972年,先后两次改革,采用孢子液喷洒耳杆接种和采用木屑培养菌丝在耳杆打穴接种,重点攻关黑木耳段木栽培技术,彻底改变了靠天收耳生产方式的历史;1980年,按照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的要求,房县供销社总结编写了《黑木耳生产三字经》,在全国推广段木栽培技术;1979年~1982年,中央电视台、湖北电视台、上海电视台科教电影制片厂先后在房县拍摄了《黑木耳》、《千里房县木耳喜丰收》、《段木栽培黑木耳》等科教片、新闻记录和有关生产黑木耳专题影片;2008年农业部发布了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地理标志质量控制技术规范·房县黑木耳》。

唐中宗钦点“贡品”。 房县系中国古代四大流放地(湖北房县、黑龙江、海南、新疆)之一,先后有20多位帝王流放房县。公元684年,唐中宗李显被废为庐陵王,贬黜至房州(今房县)。据传,唐中宗李显(庐陵王)被贬房县后,心思郁结,久而成病,厨子以黑木耳入膳,庐陵王食后,感此物柔韧润滑,清神解郁。复位后,中宗钦点“房耳”为贡品,一度出现“百姓皆种耳、官商皆收耳”(清·房县志)的繁荣景象,由此推动了房县黑木耳大量种植。野史中也有关于唐中宗李显皇后韦氏食用黑木耳补血的传说,话说公元684年,皇后韦氏随唐中宗李显流放房州途中,因长途颠簸动了胎气,在马车上早产生下女儿安乐公主。由于一路缺少食物,韦氏极度虚弱,身心俱受沉重打击,几至丧命,多亏来房州后食用黑木耳,母女才得以保全。韦氏在房陵生活了14年,长期食用黑木耳以驻颜养身,宠爱不衰。清代房县志中收录有《桂花木耳赋》:溯土产于北方,夸山珍于南国……。夫以物之有木耳也,得春夏气,受日月光……。尔乃价重兼金,品高百卉……。

品质独树一帜。黑木耳是一种担子茵,属胶质茵类,木耳科、木耳属。常见的可以吃的木耳有两种,一种是我们通常吃的叫光木耳,还有一种叫毛木耳,它的背面毛比较厚,虽然也可以吃,但不易嚼碎,不好吃。房县黑木耳属于光木耳,新鲜的房县黑木耳胶质状,半透明,深褐色,有弹性。干燥后则为角质,背面绒毛短而少,暗灰色,耳面黑褐色,平滑有光感。房县黑木耳形似燕,状如飞,它多为二片丛生,耳片厚度一般在1.7mm左右,是普通黑木耳的2倍,直径一般为10~12mm,胶质含量占耳片质量的90%以上。房县黑木耳沿袭了传统的段木生产方式,它以栓皮栎、麻栎等壳斗科树种做段木,采用优育菌种人工点茵,在自然条件下生长而成。特殊的地理位置、气候条件、生态环境、生产材料、生产方式,孕育了房县黑木耳独特品质。国家农业部和国家工商总局认定:房县黑木耳“朵大、肉厚、色深、质优、弹性好、口感润滑、营养丰富、风味独特。

房县黑木耳申报“百强果菜地标品牌” 共有2页,您还有1页没有浏览

房县黑木耳申报“百强果菜地标品牌”
首页 [1] [2] 尾页  页次:1/2
责任编辑:WANYOU 【复制链接】【我要纠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