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京盛世荣光文化传媒有限公司
您的位置:北京盛世荣光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蓝 皮 书[文章专题]人物篇
在线留言 电子信箱 加入收藏 网站地图

为城市人开出绿色处方——中国绿色食品之父刘连馥先生侧记

作者:李晓虎 来源:《农村实用工程技术:绿色食品》,2004 (2) :8-10 收录:2018-4-14 点击:10148

现在住在大城市里的人,时兴在周末到城郊去吃农家饭。虽然现在农村里的饭食已不再是过去所谓的那种粗茶淡饭了,但是,由于它们是直接从土地里收获而来,直接端上饭桌的,避免了许多可能产生各种污染的中间环节,所以,吃起来仍然别有滋味。人的身体承受了太多刺激性的食物,吃一吃农家饭,冲淡一下,也是身体的自然需求。可是,当这种需求已经很明显的时候,大家才想到去调剂一下,这似乎有些临时抱佛脚的意思。这就像一个人有了病,当这个病不是很严重的候,不重视,而当他重视起来的时候,治起来往往又不如以前那么容易了。所以,吃农家饭,也只是一个偶尔为之的事情,要想让我们的身体能够经常性地得到调谐,必须有一个可以长期管用的方法。比如说,在城市里,我们也可以让我们的食物,直接从土地端上饭桌,而不必跑那么远的路去城郊吃一顿农家饭。其实这件事现在做起来很易,因为,早在十年前,就有人想到了这一点,并且已经把这个事情做得很成规模了。这样的食物,超市里就有。这个人,就是刘连馥。

像孔子一样四处奔波

为城市人开出绿色处方——中国绿色食品之父刘连馥先生侧记

刘连馥已经65岁了。自从他大学毕业以后,42年来,他一直像现在一样四处奔波。绿色食品越来越深入人心,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和地方官想要从他那里得到指导,所以,尽管年届花与古稀之间,他的脚步仍然停不下来。

两千多年前,孔子为了传播他的仁爱思想,率徒周游列国。那时候,他是“知其不可而为之”。中国“绿色食品之父”刘连馥也像孔子一样四处奔走,但是,与孔子不同的是,他所首倡的绿色食品事业,是可行的,并且,不只为国人所接受,在国际上也获得了相当的影响,所以,与孔子相比,他的奔走,更具有现实意义。

刘连馥现在是中国绿色食品协会的会长。协会的任务,就是为政府与民间架起一座桥梁,使得绿色食品这项事业,能够顺顺利利地发展下去。企业要开发绿色食品,需要咨询与指导;地方政府想在当地建立绿色食品基地,也必须请专家到当地考察。刘连馥要做的,就是这些事情。笔者曾随刘连馥到我国南部几个地方考察过几次。由于绿色食品要求“出自最佳生态环境”,而生态环境较好的地方,往往是人迹较少的多山地区,所以,为了详尽地了解当地情况,他经常以花甲之躯,坐车颠簸好几个小时“。绿色食品是一项事业,宁缺勿滥。”虽然并不是他所去过的每一个地方都有开发绿色食品的条件,但是,至少,就像孔子曾经将“仁爱”二字遍为传播一样,他也使得“绿色食品”这个概念深入人心了。不只企业为了利益,政府为了政绩,老百姓们为了自身的健康,也都开始对绿色食品产生了兴趣。而开发绿色食品的意义正在这里:使得环境、经济与人民的身体健康,得到同步的保障,也就是借以实现我们通常所谓的可持续发展如今,绿色食品“在路上”,而这个首倡绿色食品的老头儿也仍然在路上,刘连馥已经成绿色食品的“旗帜”,旗风过处,绿色食品也蔚然成风。

返璞归真的事业:刘连馥的哲学思考

刘连馥说,目前,全球正在发生第六次饮食文化的变革。

对于“饮食文化”,他是这样解释的:农业和食品工业主要解决食物问题,解决食物问题的方式为文化现象,也即是饮食文化。迄今为止,人类历史上经历了五次饮食文化的变革。第一次,旧石器时代火的利用,人类由生食变为熟食,改变了食物营养,使食物更易被人体吸收,从而提高了人的体力和智力;第二次,新石器农业起源时期,农业生产实现了从被动地采集植物、猎取动物到主动地栽培植物、饲养动物的转变,人类自己开始生产食物;第三次,16~17世纪世界范围内作物与家畜品种交流,美洲的高产作物马铃薯、玉米传入欧洲和亚洲。中国从欧洲接受这些作物,提高了食品产量,丰富了食物营养。第四次,18世纪发生了农业革命,随着农业的工业化发展,畜牧业比重超过种植业比重,食品中动物性食品提供的热量超过植物性食品提供的热量;第五次,从上个世纪50年代开始,由于过度消费动物性食品产生营养过剩,导致多种疾病发生,于是,动物食品消费下降。第六次饮食文化的变革,即是由消费热量食品转向消费安全、卫生、营养、保健食品,更加注重食品的安全性、科学性和经济性,更加注重人和生物圈的和谐共处关系。

为城市人开出绿色处方——中国绿色食品之父刘连馥先生侧记 共有3页,您还有2页没有浏览

为城市人开出绿色处方——中国绿色食品之父刘连馥先生侧记
首页 [1] [2] [3] 下一页 尾页  页次:1/3
责任编辑:WANYOU 【复制链接】【我要纠错